

進入時間與時間接軌之間的裂縫 觀看楊沛鏗:《期待的落差》有感
Tracy Tsang 楊沛鏗(下稱Trevor)在Blindspot的第三個個展《期待的落差》展示了21件作品,作品由攝影和混合媒介裝置而成,現成物散布在展場各地。現成物本應只具備功能性,當中的意義在人類活動下賦予或承載,如此之下,現成物所隱藏的文化意義千變萬化,配以時間...


於每個結束開始:《很努力地讓事情發生,土沉香》— 楊沛鏗
Chris Wong 看楊沛鏗(下稱:楊)的作品,感覺如像解迷。在不熟悉的植物、生物、還有死物跟前一步步靠近他埋下的伏線,解讀他借物為諭的詩。楊今敞於油街實現的《未竟之園》展覽為土沉香寫下新的詩篇《很努力地讓事情發生,土沉香》,於藝術的土壤播種,靜待更多他者繼續讓事情發生。...


開啟SEN孩子的鑰匙—探討以視覺藝術介入特殊教育需要服務
郭曉晴 Cindy Kwok 參觀一般展覽,多數展場都會對觀眾千叮萬囑,切記「眼看手勿動」,所以很多時候觀眾只能用眼睛與作品交流。欣賞作品亦不能走得太近,生怕會弄壞作品,要承擔突如其來的賠償。但進入「藝術有『匙』:開啟 SEN孩子的感官宇宙」展覽展場,有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展...


窩囊地 栽種希望
Jeff 上次看張子軒作品剛好也是去年的五月,也在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是名為「集宅習」的聯展,當時展出了多張他於 2020 年創作的作品。一年過後,由周麗珊策展的「窩囊地栽種」展出了子軒把工作室由元朗近郊遷至火炭後的作品。習慣繪畫生活的他...


「不正常狀態」— 誰更不正常?
Xavier 化不安為動力 2019年至今,彷彿所有事情都失常,熟悉的一切脫離了軌道,變得陌生。「不正常」三個字暗藏令人不安的元素,大部分人視若無堵,把不正常當作日常,繼續欺騙自己。但兩位九十後本土藝術家,鄧廣燊和馮孟忠選擇直視內心的不安和無力感,將其化為創作動力,聯同近期...


退齋內的山林景致 ── 淺談馮以力書法一二
Tracy TSANG 馮以力(下稱以力)的書法作品驟看似畫非畫,似書非書,當中圖像符號在宣紙上的空間、結構佈局與繪畫相約,一種源於構圖時的設計意向,唯繪畫與書法的分野在於時間的包容度,或是與時間之間角力的支點不同。繪畫在於呈現時間累積的可能,每筆上畫(布),修補填刮,誠然...


「一加一大於二」的實驗與實踐
郭曉晴 Cindy Kwok —《 離心藝力》 黃琮瑜數碼水墨繪畫及動畫講座回應 文:郭曉晴 Cindy Kwok 中國水墨畫歷史源遠流長,水墨技法如山石的勾皴擦染、墨的乾濕濃淡,皆蘊含著古人的豐富智慧。站在一幅水墨畫卷前,誰又會想到眼前的作品並非筆墨所畫...


聽一場活動:「PS PAID Studio Visit – 何兆南」
Chris Wong 同一場經歷延伸出兩種狀態 何兆南(下稱:阿南)於分享中介紹自己最近於兩個展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尚未到來的世界》以及Present Projects1的《Fault Lines》)中展出的作品。他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手法展示兩種狀態:一、以攝影及錄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