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屬於任何時空的《香港花園》
Shan 我們經常用線性去理解時間,油街的展覽《明日的昨日是今日》便提出了這個時間特質。過去的我們成就了今天的我們,今天的我們希望未來的我們也能活得好好的。可是這一切期望好像都不屬於李傑的作品《香港花園》。 展覽介紹寫藝術家「刻劃出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感知」。第一眼看上去,...
李傑《香港花園》- 螢火
鄺保羅 從油街這個繁華鬧市的花園,走進李傑的「花園」,是一段歷史,也是一段回憶。 這個「花園」沒有像頤和園般自然華麗,沒有像凡爾賽宮般莊嚴高貴,也沒有像空中花園般神秘莫測。與其說這裏是一個花園,倒不如「廢墟」般貼切。 我踏進展場時,裏面只有零丁幾人,有一對情侶,以及一個吵鬧...
寫給鬧市靈魂的詩
翠思温 在全球疫症肆虐的第二個春天,北角鬧市再次熙來攘往。藝術家 伍韶勁(Kingsley Ng)在同一時期、同一社區兩地,分別開展兩個展覽項目。首次認識藝術家,驚覺此兩大相逕庭的展覽竟出自同一人。同以詩為創作元素,北角滙碼頭一方的「待渡」與油街實現的「汩汩」是兩種截然碼同...
拉扯於暴烈與溫柔的沉浸式裝置藝術 - 李傑《香港花園》
嚴穎嘉 (Monique Yim) 預感寫這篇藝評難度甚高,無奈我的偏好就是要選自己喜愛的作品來寫。下筆前,我再三地閉上眼,回憶五月在油街實現「觀看」-應該說是「沉浸」於李傑在《明日的昨日是今日》的參展作品《香港花園》的情景和身心經驗。常說感官經驗就是記憶,我刻意拋底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