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城- 在有形與無形之間
方稱
以水墨藝術作為主軸的「墨城」群展正於大館展岀,展覽旨在打破傳統水墨的迷思,探討當代水墨如何作為媒介介入現今的社會,同時透過參展藝術家的角度,詮釋不同視野的社會議題,包括身份認同、政治、性別等。
是結尾也是開始
倒序而行,展覽以林東鵬《鍍影》(2021年 )作為終結。這是一件關於《香港國家安全法》的多媒體裝置作品,藝術家以此作品回應及預測我城充滿變幻不定的未來。這同時象徵着我城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社會狀況。
從而回首,展覽一開始同樣以林東鵬作為開端,畫作《移山造景》(2019)中的黑點元素正正回應了結尾的黑色馬克筆。兩者所營造的不安感令作為城市一員的觀者更有深切的體會。
是順從也是抗拒
展覽中庭是章燕紫受2020年疫情影響的實況抒發,以《畫皮》 (2020年 )長卷記錄了面具一物在不同年代和國家的歷史概況,加上簡短的文字,探討不同文化對面具符號的象徵意義。
此外,中庭同時亦展示了陶艾民的《女書》 (2008)作品,記錄了中國年長農村女性以洗衣板作為對文化的反抗 - 女性文盲。
面具和洗衣板兩者各自的剛柔面特質正正表達了兩性之間的拉扯關係。男性的英雄主義和女性對於生活的奮鬥盼望。
是遺忘也是銘記
從中庭而上進入閣樓,以孫遜作品《休克時光》(2006)配以以故藝術家曾灶財的塗鴉書法。前者以動畫錄像隠喻了各種政治議題相關的象徵符號。加上自稱九龍皇帝的後者,曾灶財將自己的家世身份以傳統書法譜寫於港九不同的公共空間。
從兩者的件品中,不難發現他們各自對政治體制的批判和反思。
宏觀整個展覽,是次參展的藝術家來自不同的年代,不難發現他們正是橫跨了香港殖民時代的終結,以至現今社會動盪充滿不安的時期。來自不同身份背景、年代的他們是好以最傳統的水墨媒介去回應現今不同的社會現狀,水墨藝術是如何以物質精神和技法揮灑去扣連整個主題創作。
從傳統到當代,水墨藝術默默地介入了各個議題,亦是一個媒介的傳承。若果水墨能化作鋒利長茅,亦同樣能變成堅韌的盾牌。風雨飄搖,大館在較早前的政治爭議中,剛好能以水墨作最合適的回應。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