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鬧市中的鄉愁:香港當代藝術家何淑美個人作品展《游.遊》@海港城藝術評論

Joyce




在人來人往的商場一隅,有一處寧靜的空間,盛載着藝術家何淑美的鄉愁。


以前讀書的時候,總覺得文人墨客筆下的鄉愁是無病呻吟。長大後,筆者第一次離開香港往外國生活,卻發現鄉愁實在無法排解。藝術家是次展出的作品可以說是十分個人化,將自己的情緒徹底呈現,同時嘗試連結觀眾。以筆者為例,藝術家的作品成功連結了本人的經歷。筆者有幸能參與藝術家分享創作的講座,得以重新認識其作品,通過藝術這個媒介,成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顯然「鄉愁」這個主題並不過時,在當代仍然被追塑、被回憶,以及能引起新的討論。


藝術家的創作大部分都是由個人情感與回憶出發。她藉着自身的生活經驗,透過觀察人、捕捉時間、記憶、氣氛及畫面,組織成故事,並與他人分享。同時,她對人物細膩的觀察,讓一些不可見者透過視覺得以被看見。她建構了一個對話空間給予觀眾去想像、回憶、產生共鳴和引發討論。她雖然從個人情感與回憶出發,但其創作非純粹個人的藝術,而是通過作品引起聯想,嘗試讓大家感受作品中虛幻的真實,人與物的靈魂及精神面貌。


是次展覽展出藝術家的《夜游》及《植物庭院》系列,展覽名為《游.遊》,別具深意。「游」與「遊」皆為動詞,都是藝術家的日常。例如《夜游》系列的靈感來自藝術家第一次在大嶼山夜間游泳,她透過作品表達自己在水中呼吸、恐懼及無助的心情,以及描繪衝破障礙和枷鎖的狀態。筆者尤為欣賞《夜游》系列中,藝術家對景物的觀察入微。畫中背景皆為真實場景,部分場景為英國熱門海邊城市;畫中人物卻是由藝術家虛構,五官及表情取材於她身邊的人。這種現實興想像穿梭形成強烈的對比,甚至有一種如夢境中的浪漫:此情此景此人,似層相識。


了解到藝術家的求學及生活背景後,得知她已移居英國多年,該處於香港生活節奏及態度截然不同。藝術家愛上了園藝,同時透過欣賞大自然四季的變化,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她在分享中提到,近年因本港社會事件令她有一段時間情緒低落,於是她每天都會去「遊花園」,並堅持畫畫創作,藉以抒懷。而《植物庭院》系列則取材於藝術家居所附近的花園,不難發現畫框裏一草一木之變化及具生命力的小動物,都帶着藝術家的情緒。此系列的作品,可謂藝術家抒援情緒的重要支柱。


古人離鄉別井要千方百計長途跋涉才能回家,而且「家書抵萬金」。現今交通方便,通訊發達,藝術家卻在疫情下,因社會政策而無法回家。除了覺得遺憾,她能夠找到方法抒懷,亦透過這種方式「回家」了一趟,算是在鬧市中排解了鄉愁吧!


Joyce Ngai

參觀日期:4/4/2022




Recent Posts

See All
「楊沛鏗個展:期待的落差」

ANNIE LIU 藝術家楊沛鏗的作品交錯擺放在展廳中,拆解著⼈與⼈之間交纏、⽭盾與掙扎,營造出超越作品本⾝的體驗與氛圍。 展廳的空洞為我帶來了⽚刻的寧靜。 直接簡單⽽且粗暴,具震懾⼒的《振作振作》 —— 特性耐熱耐旱、在惡劣中的環境仍能⽣長開花、⽣命⼒頑強、象徵堅強的仙⼈...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Instagram Social Icon

​Search by Tags

Join our mailing list

Stay tuned with the contemporary art world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Wechat Logo
  • Black YouTube Icon

1a space @1998-2025

T: +852 2529 0087 | E: info@oneaspace.org.hk

Unit 14, 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 63 Ma Tau Kok Road, To Kwa Wan, Kowloon, Hong Kong

1a space, founded in 1998, is an independent, non-profit making contemporary art space founded by a collective of Hong Kong artworkers. 1a space presented more than 170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in Hong Kong over two decad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