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之眼──張肇康百年誕辰建築紀念大展 香港巡迴展
《現代之眼──張肇康百年誕辰建築紀念大展 香港巡迴展》2024年10月29日至12月13日於牛棚藝術村1a空間展出。本次展覽於2022-2023年在台灣首展且巡迴3次,這次回到張肇康先生的故鄉,極具歷史意義。張肇康先生在香港成長,並與甘洺 (Eric Cumine)、貝聿銘等重要建築師合作,太平行大樓、陳樹渠紀念中學舊址、薄扶林的多福大廈,是他在香港的重要作品,也是他以新的觀點重新思考華人現代建築的實驗場。
張肇康先生是華人近代建築史上最具傳奇性、也是第一代接受最前衛的包浩斯教育的建築師。1922年出生於廣東中山,長居香港,曾祖父是前清的道臺;祖父在香港經營地產,如安蘭街、蘭桂坊、啓德機場和一些碼頭;1941年12月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佔領香港期間,家族開始衰落。祖父喜歡收集骨董,思想較傳統,因此張肇康也在私塾念過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和華人文化很親近。張肇康是長孫,自小受溺愛,儘管父系母系的家庭都是大商賈,自己卻不擅做生意,喜歡文學、藝術。
1946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系,中國第一所採用包浩斯教育方式的建築系,張肇康是第一屆畢業生,隨後進入基泰工程司跟隨楊廷寶建築師兩年。大陸政權易手前,張肇康赴美伊利諾理工學院(IIT)深造,受教於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 1895-1983),1949年進入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GSD),師從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取得碩士後,短暫幾年在美工作,1954年在貝聿銘的邀請下,和陳其寬一起參與東海大學校園規劃和建築設計,這是他與臺灣結緣的開始,隨後展開他精彩的一生。
早年在臺灣、香港、美國都留下許多重要的作品。1970年代中由美國返回香港定居,1983年起,率領香港大學建築系學生多次考察中國傳統建築與鄉村景觀,與瑞士建築師維爾納.布雷澤(Werner Blaser, 1924-2019)及港大講師龍炳頤同行,共遊歷了一萬二千公里,並於1987 年與布雷澤共同出版《中國:建築之道》(China: Tao in Architecture)。張肇康晚年必然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牽引著他,告訴他回到滋養華人文化的土地上尋找答案,並以新的、當下的眼光來看待並紀錄傳統民居,所以該書不僅僅是測繪紀錄,裡面還飽含觀點與未來的視野,張肇康知道如果今天回顧傳統還有任何意義的話,唯有以「現代之眼」詮釋之。張肇康先生留下的建築資產,對整個華人建築文化的現代性,潛藏著無以限量的重要性,這是策劃此展覽的緣由。歡迎各界關心建築文化的朋友蒞臨觀賞。
《現代之眼──張肇康百年誕辰建築紀念大展 香港巡迴展》
展期:2024年10月29日 至 2024 年12月13日
時間:11:00 – 19:00, 星期二至日
地點: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室
主辦: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與城市研究中心
合辦:1a空間、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臺灣中山紀念堂、東海大學、銘傳大學建築系
籌備委員會:黃錦星、鄭炳鴻、乙增志
策展團隊:徐明松、鄭炳鴻、黃瑋庭、王維仁、黃錦星、馮國安
佈展團隊:張海活、史穎怡
支持機構(排名不分先後):
無止橋慈善基金
香港珠海學院 - chu hai architecture
香港建築中心
香港城市大學
AIA Hong Kong (A Chapter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香港建築師學會
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
特別感謝: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