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op
等待景至
等待景至 | Bonsai方 梓 亮 2019 Oil on PVC board 16 x 18 cm |
---|---|
Storage of a Landscape香 建 峰 2018 Acrylic, charcoal and graphite on linen 183 x 122 cm | Sand方 梓 亮 2018 Oil on wood panel 90 x 183 cm |
Asleep XVI簡 喬 倩 2019 Pastel on wood panel 40 x 18.8 cm | Asleep XVII簡 喬 倩 2018 Oil on wood panel 40 x 40 cm |
Green Tent III簡 喬 倩 2019 Pastel on wood panel 40 x 18.8 cm | Green Tent II簡 喬 倩 2018 Pastel on wood panel 40 x 60 cm |
We’re Two曾 翠 薇 2019 Acrylic on canvas 30 x 61 cm | Plane #8馬琼珠 2018 Charcoal powder, acrylic, mineral pigment 30 x 30 x 2.5 cm |
Plane #9馬琼珠 2018 Charcoal powder, acrylic, mineral pigment 30 x 30 x 2.5 cm | Plane #10馬琼珠 2018 Charcoal powder, acrylic, mineral pigment 30 x 30 x 2.5 cm |
Doom and Gloom曾 翠 薇 2018 Acrylic on canvas 119.5 x 199.5 cm | Views of the Sea江 俊 雅 2018 Acrylic, coloured pencils and graphite on watercolour paper 19.5 x 28 cm |
Views of the Sky江 俊 雅 2018 Acrylic, coloured pencils and graphite on watercolour paper 19.5 x 28 cm | Grassland II江 俊 雅 2019 Acrylic on watercolour paper 18.8 x 28.4 cm |
Dwelling江 俊 雅 2018 Acrylic on watercolour paper 25.5 x 32 cm | Tunnel江 俊 雅 2018 Acrylic on watercolour paper 33.4 x 25 cm |
Take me Home江 俊 雅 2018 Coloured pencil on watercolour paper 19 x 28 cm | By the Sea江 俊 雅 2018 Acrylic on watercolour paper 25.3 x 33.4 cm |
Basketball Court江 俊 雅 2016 Watercolour and graphite on watercolour paper 27.8 x 19 cm | Bird江 俊 雅 2018 Acrylic on watercolour paper 32 x 24 cm |
Cast its Shadow陳 茜 珩 2018 Oil on canvas 76.2 x 101.6 cm | Where there are Flowers, Grass and O陳 茜 珩 2018 Oil on canvas 76.2 x 101.6 cm |
Everything in the Garden is Rosy陳 茜 珩 2018 Oil on canvas 76.2 x 101.6 cm | My Sincere Sympathy陳 茜 珩 2019 Oil on canvas 76.2 x 101.6 cm |
I Don’t Know if We’re in a Garden陳 茜 珩 2018 Oil on canvas 76.2 x 101.6 cm | area4 |
area3 | area5 |
area2 |
等待景至
Jan 12, 2019 - Feb 12, 2019
@1a空間
1a空間榮譽呈獻《等待景至》一個畫展,展覽將展出9位香港藝術家的繪畫作品。
如果你嘗試過反轉一幅畫(那些用帆布裱在木框的畫),你會發現那個框的結構很像一扇窗。看畫時,當然你看到的是畫的正面,但其實你同時已代入畫家觀看的角度,或是,你在觀看「畫家在觀看」。
畫家在哪裡?在工作室,在街上行走,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可以肯定的是,當畫作正式發表被觀看的時候,畫家已消失於視線外,排除於畫的邊界之外、框架以外的別處。
佛洛伊德說過,畫家的快感是躲在老遠而靜靜地看觀眾站在自己的畫面前看自己的畫。如是設想,畫家和觀眾的眼睛,永不相遇。他們獨自觀看風景,又一起等待風景,等待窗外風景的變與不變。
這次展覽,Ivy Ma 身兼策展人和參展藝術家,連同曾翠薇、香建峰、陳閃,以及五位新進,包括方梓亮、江俊雅、劉彥揚、簡喬倩和陳茜珩,展出新作。
另外,Ivy亦為這次展覽寫了一篇備忘,題為《策展前中後的九項線索》,希望為觀眾在觀看畫家的作品以外,提供一點閱讀和想像的參考。
策展人簡歷
馬琼珠
馬琼珠從事繪畫、攝影及裝置藝術。在香港和英國接受教育,曾在香港舉辦五個個展,亦參與過中、港、台、巴基斯坦和澳洲等地的聯展。2008 年,取得亞洲文化協會利希慎基金獎助金。2012年,榮獲香港當代藝術獎青年藝術家獎。
參展藝術家
曾翠薇
生於1972,分別於1996年與2004年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獲取學士及碩士學位。於2015獲選參加法國巴黎CitéInternationale des Arts三個月駐留計劃。近期的展覽包括:“有些山有些景”(嘉圖畫廊,香港)及[Purple]: Women of Mankind (One East Asia,新加坡)等。作品為香港藝術館、藝穗會、夏利豪基金會、唯港薈、登臺及私人收藏。
香建峰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文學士(純藝術)及藝術碩士學位(課程與香港藝術學院
合辦)。現為香港藝術學院講師,曾參與多個本地及海外展覽,繪畫作品為香港藝術館、港鐵及私人收藏。
陳閃
1987年生於香港,於香港藝術學院主修繪畫畢業。自2007年起於火炭設置工作室,2009年到北京作駐場藝術家,2011年入選傑出亞洲藝術獎,2013年被《透視雜誌》選為全球40位40歲以下的創作驕子,2014年獲邀於香港藝術中心賽馬會展廊創作公共藝術裝置作品,並獲選為民政事務局主辦的「藝聚政府大樓2013-14」藝術家,為伊利沙伯體育館設置公共藝術作品。作品曾於香港、北京、上海、台北、新加坡、東京、泰國、墨爾本等地方展出,並獲藝術推廣辦事處、香港及海外私人收藏。
陳茜珩
生於1995年,居住並工作在香港。她擁有香港藝術學院的藝術高級文憑。在2018年參與了出爐2018 藝術畢業生聯展並畢業於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純粹藝術文學士(主修繪畫) 。
劉彥揚
香港出生。2017年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系(由香港藝術學院合辦),以油畫為創作媒介。劉氏以道德經中「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為概念,借畫香港風景畫,在失衡的城市生活,追求平衡的自身狀態。因此劉氏的畫內包含了自然元素,同時亦有少量人為建築物在其中營造一個平衡的狀態。
方梓亮
於2015 獲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文學士( 純藝術),主修繪畫。方梓亮創作靈感來自他對回憶和人性的理解。作品會利用執拾回來的舊木板以油彩創作,畫面現在多以線性筆觸為視覺元素。
簡喬倩
簡氏沉迷於精神分析的研究,以剖析自身的精神狀態,窺探與回溯各種因果關係。作品以自身經驗與人的精神狀態為主,關注和試圖呈現各種與疾病,異化或被遺忘有關的不安全狀況。創作包括繪畫、素描和裝置。
江俊雅
於2017年獲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及香港藝術學院合辦之文學士( 純藝術),主修繪畫 。她的作品描繪都市中的日常景觀,並透過繪畫紙本,以超現實的手法解構及重組自身與環境的空間和記憶。
《等待景至》一個畫展
開幕酒會:2019 年1月12日晚上6時
展期 : 2019 年1月12日- 2019 年2月12日
開放時間 : 11:00 - 19:00 逢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正 (逢星期一及2月5日至7日休館)
九龍城藝術節@西九
九龍城藝術節@西九 | Large-scale Eco-friendly Installation an |
---|---|
大型環保裝置及開放舞台 | 大型環保裝置及開放舞台 |
大型環保裝置及開放舞台 | 大型環保裝置及開放舞台 |
大型環保裝置及開放舞台 | 大型環保裝置及開放舞台 |
大型環保裝置及開放舞台 | 藝術市集 |
藝術市集 | 藝術市集 |
親子互動工作坊 | 親子互動工作坊 |
親子互動工作坊 | 親子互動工作坊 |
藝術書小展 | 藝術書小展 |
公共藝術展覽 | 公共藝術展覽 |
公共藝術展覽 | 公共藝術展覽 |
公共藝術展覽 | 九龍城的過去與未來-相片展 |
九龍城的過去與未來-相片展 | 九龍城的過去與未來-相片展 |
九龍城的過去與未來-相片展 | 戶外瑜伽 |
戶外瑜伽 |
九龍城藝術節@西九
Feb 23-24, 2019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
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九龍城區議會攜手合辦,1a空間(1a space)策劃的「九龍城藝術節@西九」將在2019年2月23至24日假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舉行。
大會期望透過一連串活動,把九龍城區的文化歷史和社區特色帶到西九文化區,以藝術連結社區,讓公眾體驗兩區的活力。活動共分為六個部分,包括大型環保裝置及開放舞台、公共藝術展覽、親子互動工作坊、藝術市集、藝術書小展及九龍城的過去與未來-相片展。
九龍城藝術節@西九
合辦: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九龍城區議會
節目策劃:1a空間(1a space)
日期:2019年2月23至24日(星期六至日)
木每雙生
香港文學館 - 文學大龍鳳
Feb 23, 2019 - Mar 17, 2019
@1a空間
這是一個由粵劇愛好者角度出發,跨越文學、戲曲、視藝、電影、性/別、演出、學術、傳統、創新等範疇的小型文藝節慶。粵劇戲曲是本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隨著西九戲曲中心開幕,以及本土語言文化之保育興起,香港人與粵劇的連繫將更具溫度。粵劇的曲詞創作,是傳統文學中的精華所在;粵劇以粵語唱唸,亦展現粵語的彈性與歷史。文學的切入,可以連結粵劇與文學兩界,分享知識,打破創作上的藩籬,攜手再放光彩,走向青春煥發之路。
「木每雙生——文學視藝的再世紅梅」展覽
展覽將以粵劇著名曲目《再世紅梅記》為主題,形式是由六位詩人及六位藝術家就劇目的六個分場——《觀柳還琴》、《折梅巧遇》、《倩女裝瘋》、《脫穽救裴》、《登壇鬼辯》、《蕉窗魂合》的啟發,各自創作文字或藝術作品,組成六組配對,展場將成為一個跨界共同重新演繹《再世紅梅記》的豐富空間。「木每」是「梅」的拆字,代表文學與視藝兩種媒介的共生詮釋。參展詩人與藝術家橫跨六十後至八十後,是跨世代與多風格的組合。
策展人
文學:鄧小樺/視藝:石俊言
參展藝術家:
〈觀柳還琴〉— 西 西 × 李子蕊
〈折梅巧遇〉— 飲 江 × 鄧凝姿
〈倩女裝瘋〉— 洛 楓 × 李香蘭
〈脫穽救裴〉— 陳 滅 × 劉學成
〈登壇鬼辯〉— 廖偉棠 × 陳育強
〈蕉窗魂合〉— 關天林 × 蔡鈺娟
展覽日期:2 月 23 日至 3 月 17 日
展覽地點: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 牛棚藝術村1a 空間
開放時間:逢星期二至日上午 11 時至晚上 7 時
藝術家分享會:2月23日(週六),3 - 4:30 pm
講者:陳育強、李子蕊、洛楓
開幕酒會:2月23日(週六),7 - 8 pm
地點: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 牛棚藝術村1a 空間
文學大龍鳳開幕講座:
是誰個扶飛柳絮
——粵劇傳承與文學修養
娛樂亦乃大修養。粵劇作為本土藝術,貫穿著傳統文言與口語兩個層次,優雅秀麗的曲辭故事,傳統演義式的庶民教化,有待我們一一發掘。文學修養現在談來彷彿老套,粵劇傳統一度凋零需要傳承,我們如何扶飛柳絮,以免花果凋零?粵劇的文學趣味又如何令人目迷神馳、流連忘返?講座請來大老倌阮兆輝主講,輝哥近來在表演、保育、傳承方面都全力以赴,他將與新一代的戲曲藝評人秋盈對話;任大學語文導師並接連出版關於戲曲研究整理的作家朱少璋任主持,歡樂趣,傳承苦,都將一一細訴。
講者:阮兆輝(資深粵劇表演藝術家)
秋盈(戲曲藝評人)
主持:朱少璋(戲曲研究者)
日期:2月23日(週六)
時間:5 - 6:30 pm
地點: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錄映太奇
蕉林冷雨窺梅徑
——文學X視藝對話《再世紅梅記》創作分享會
講者:陳育強(藝術家)
李子蕊(藝術家、八和新秀)
洛楓(詩人、文化評論人)
主持:鄧小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
日期:2月23日(週六)
時間:3 - 4:30 pm
地點: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a space
巴塞爾2019
巴塞爾藝術展
Mar 29, 2019 - Mar 31, 2019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一年一度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次展會展示亞洲及其他地區頂尖藝廊所代表作品。為秉承巴塞爾藝術展支持亞洲藝壇發展的承諾,參展的藝廊半數來自亞洲及亞太區內。觀眾透過觀賞資深及新晉藝術家的作品,深入了解亞洲區內多元藝術創作的概況,作品兼備藝術歷史題材和前衛構想,包羅萬有。
踏入第七年為巴塞爾藝術展的合作夥伴, 1a空間於2019年3月29日(星期五)及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展會舉行期間聯同本地藝術家或及藝術系學生為中小學院校老師及11歲或以上的學生提供免費團體導賞服務。
Hactivate Yourself
駭.動
Mar 23, 2019 - May 19, 2019
@1a空間
1a空間榮譽呈獻當代藝術展《駭.動》,由駐德國視覺藝術家暨策展人Tuçe Erel策展,參展藝術家包括了駐伊斯坦堡當代藝術家AslieMk,駐柏林當代藝術家Korhan Erel及Göksu Kunak a.k.a. Gucci Chunk,駐德國波鴻藝術家Julia Nitschke 和香港藝術家曲倩雯。是次展覽計劃《駭.動》為1a空間主辦的《策展人/藝術家駐留計劃2019》獲選計劃。
《駭.動》 (Hactivate Yourself) 的概念是由超人類主義和後人類主義主題所驅使而成。展覽將以藝術立場探討關於黑客文化,生物黑客運動,生命政治等主題,並通過行為藝術,表演裝置,視頻,聲音和特定場地裝置形式批判互聯網日常的使用。展覽將提出三個問題:我們可以如何破解/入侵我們的想法? 我們怎樣能擺脱生活的限制與規範?由於小規模的黑客行為也可以對我們日常的生活產生很大變化,因此這些提問都極為重要。
同時,我們怎樣能透過入侵/破解系統來造就更美好的生活? 在今天的社交媒體中,流行文化和許多被贊助的視頻都在推廣健康、講求質素和積極運動的生活。倒不如一同駭.動(Hactivate)我們的生活吧!
駭.動
開幕:2019年3月23日下午3時
下午3時30分:AslieMk - “Post”長時表演(Durational Performance)
下午6時:Göksu Kunak a.k.a. Gucci Chunk - “Döner Blackout” 講課式表演 (Lecture Performance)
下午7時:“PEOPLE SUCK BUT IT’S OK BECAUSE CATZ - why it is pretty much obvious to live riot not diet” 講課式表演 (Lecture Performance)
展覽:2019年3月23日 - 5月19日
展覽開放時間:逢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正 (逢星期一休館)
地點: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1a空間」
查詢:+852 25290087/ info@oneaspace.org.hk
Facebook專頁:1a space
Instagram:1a_space
公眾參與式藝術活動:
“Hactivate Yourself”計劃的公眾活動包括:策展人導賞、與來自香港的受邀學者展開討論,及壓軸節目:駐柏林藝術家曲倩雯和Korhan Erel的自由即興(free improvisation)表演,展覽中也分別展示了他們的作品。
策展導賞團
3月28日:下午5時至6時
3月29日:下午5時至6時
3月30日:下午4時至4時45分
討論會
3月30日:下午5時至6時30分
主題:論生命政治與藝術:入侵身體
講者(排名不分先後):
Göksu Kunak(行為藝術家,研究員)
-
Julia Nitschke (行為藝術家,研究員)
-
鄧芝珊 博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
-
黃鈺螢 博士(女影香港創辦人、大學講師)
視聽表演
3月30日:下午7時至7時30分
藝術家:Korhan Erel
Rest things
枕詞 物
Jun 14, 2019 - Jun 30, 2019
@1a空間
1a空間榮譽呈獻《枕詞 物》Tom O’Dea個展。
《枕詞 物》為Tom O’Dea的個展,將展示藝術家過去十年的作品及其最新的創作。展覽主題《枕詞 物》參照日本詩學傳統中的枕詞(makura kotoba)-透過聲音、聯想或字義,利用表面上不相干的文字引喻傳統詩歌。那些文字本身或已失去字面上的意義,但在淵博的傳統裡卻能引起一組組如細微脈絡般的聯想。日常生活物品中不經意的放置狀態,便有著這種相似的引喻,開啟是次展覽的作品創作。
《枕詞 物》承接藝術家於2015年的展覽reclamation(於愛爾蘭都柏林)所開拓的方向,含蓄地表現出適應與歸屬的概念。日常生活中遇見的視覺狀態將重新闡釋,物件形態與物料脫離本身的語境,以擺脫一向認知的美學標準。最近期的作品進一步推進藝術家對繪畫與雕塑之間的研究。利用3D立體模型及打印技術,並結合傳統的陶瓷殼模法及青銅鑄造技巧製作鉸接式的鑄銅繪畫。
《枕詞 物》Tom O’Dea個展
開幕酒會:
2019 年6月13日晚上6時30分
藝術家座談會:
2019 年6月12日晚上7時正
嘉賓: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總監Prof. Louis Nixon
Tom O’Dea將與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總監Prof. Louis Nixon於《枕詞 物》的開幕中將討論藝術家發展出來的獨特繪畫創作方法。本討論會亦會探討藝術家所全神貫注的與其中的轉換過程,以及藝術家如何發展出對顏料的非傳統表現手法。同時,他們亦會討論到一件被普遍認為是雕塑的物件,如何能超越其形式而彰顯繪畫的功能。
展覽:2019年6月14日-6月30日
展覽開放時間:逢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正(逢星期一休館)
地點: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1a空間」
查詢:+852 25290087/info@oneaspace.org.hk
Facebook專頁:1a space
Instagram:1a_space
藝術家創作自述
Tom O’Dea慣常以繪畫為創作媒介。他的作品重新思考後現代主義對繪畫的評論並嘗試把一般視作正式繪畫領域的界限一再擴大。他傾向創作樸實適度的作品,把極簡主義的暗藏意義和悖理一同納入其中。O’Dea的作品主要針對起源自對謹慎正規的成語使用所衍生出來的焦躁不安,及對因約定俗成而容易跌入默認狀態的恐懼。這種以功利主義的連結去看待物質,摒棄或癟掉了對精湛技藝的追求,或對所謂「更優秀的」媒介的依戀。作品中錯綜複雜的製作與表面地對短暫狀態的決心雖擁有平等的地位,但兩者亦同樣地對相互之間所擁有的優越地位提出質疑。他延伸的繪畫作品宣示了一種短暫懷疑的立場,亦透過作品表達於靜謐的詩意與邊緣的可悲之間遊走的野心。
關於藝術家
Tom O’Dea為愛爾蘭藝術家,現於香港居住及創作。
他在愛爾蘭高威理工學院取得文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藝術(繪畫),並於都柏林藝術及設計學院修畢藝術碩士(繪畫)研究院課程。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
遊動城市
《遊動‧城市‧實驗坊》
Jul 2, 2019 - Jul 21, 2019
@1a空間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城市研究課程、都市設計碩士課程、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建築學院及未來城市研究所合辦的「遊動‧城市‧實驗坊」(實驗坊),除了把城市化身為共同學習的空間,亦是一個讓學生、學者、專業人士和公眾從不同角度了解城市問題,以及共同創造知識的平台,以推動城市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實驗坊將於2019年5月至7月期間舉行,並設有一系列活動包括展覽、研討會、工作坊和導賞團。
《遊動‧城市‧實驗坊》
展覽將展出中大學生及研究團隊以跨媒體創作方式呈現的研究成果及教學法。
展覽:2019年7月2日-7月21日
展覽開放時間:逢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正(逢星期一休館)
地點: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1a空間」
《一分鐘社區雕塑- 社區創意導賞》
雕塑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拉上關係?我們將帶領參加者走訪九龍城區多個具歷史價值的地點聽社區的故事,途中參考奧地利藝術家Erwin Wurm的作品「一分鐘雕塑」,鼓勵參加者利用社區的元素、周遭的事物及環境特色用一分鐘擺出特別造型,成為社區中的一分鐘雕塑。活動希望從社區歷史與建設中思考雕塑的定義,並透過演繹者與社區的互動,促進參加者認識社區的發展及增加對我們城市的了解。參加者的作品將以即影即有相機記錄,並於導賞完畢後派發給參加者。
日期:2019年7月13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30分至下午5時
集合地點:九龍城碼頭
語言:廣東話
立即報名:https://urlzs.com/ni46K
查詢:+852 25290087/info@oneaspace.org.hk
Facebook專頁:1a space
Instagram:1a_space
其他活動
一系列以空間規劃、文物保育政策及新界發展為題的講座及導賞團將於2019年六月份至七月分期間舉行。參考聯合國的 「新城市議程」,重點節目『城市思想家校園4.0』將於2019年6月15日假香港中文大學舉行。活動旨在共同探討在規劃、設計和發展新界過程重可能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策劃人相信計劃城市領域能連系對城市問題有其看法的人。本計劃希望能透過以持續發展與正面思維為方向的空間規劃與重構,能促進多元化社區的發展。各個活動現已開始接受報名。活動費用全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更多資料,請瀏覽:http://www.urbanstudies.cuhk.edu.hk/news/view/146.
公共藝術展覽
牛棚藝術公園開幕典禮—牛棚體驗之旅
Sep 08, 2019 - Sep 22, 2019
@1a空間
九龍城區議會及九龍城民政事務處於 2019 年 9 月 8 日舉辦 「牛棚藝術公園開幕典禮—牛棚體驗之旅」,並於 9 月 8 日至 22 日份舉行一系列公眾參與活動,以慶祝活化後的牛棚藝術公園落成啟用。
由1a空間舉辦的「公共藝術展覽」,聚集了12 位來自牛棚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藝術單位及本地藝術家,以公共藝術品及公共藝術體驗的方式,在新落成的牛棚藝術公園內呈現對公共空間的想象。
參展名單包括:(按筆劃排序)
• 1a空間
• 王振榮
• 何紫君
•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 香港盆景協會
• 陳漱石
-
陳廣華
-
蛙王(郭孟浩)
-
黃志輝
-
銀青乒乓
-
錄映太奇(代表藝術家:陳敬元)
-
鍾惠恩
移動的微妙
移動的微妙 | 接觸點, 2019年肥皂、刀 尺寸不定 |
---|---|
真正的安慰劑, 2019年金屬湯匙、止咳糖漿 尺寸不定 | 真正的安慰劑, 2019年金屬湯匙、止咳糖漿 尺寸不定 |
摔倒, 2019年不銹鋼梯子、必理痛藥片(白色和橙色)、必理痛藥片(藍色)、維他命鈣片、止咳片、流感錠劑、玻璃杯、水、黏着劑 尺寸不定 | 摔倒, 2019年不銹鋼梯子、必理痛藥片(白色和橙色)、必理痛藥片(藍色)、維他命鈣片、止咳片、流感錠劑、玻璃杯、水、黏着劑 尺寸不定 |
永遠 (香港II), 2019年磨砂後的報紙、黏着劑 尺寸不定 Forever (Hong Kong II), 2019. Sanded newspaper and adhesive. Dimensions variable. | 安全空間, 2017年亞加力鏡片 尺寸不定 一對戀人之間的每一個空間。 |
相等的, 2019年十公斤的鐵餅、水、矽樹脂和塑膠 50x30.5x3.2cm | 視野轉變, 2019年不銹鋼鏈 尺寸不定 一起,但相隔。 |
自豪, 2018油漆、廢棄的木材 5x150 cm 千錘,不斷。 | 永遠 (香港I), 2019年磨砂後的報紙、黏着劑 尺寸不定 |
一個温暖的印記, 2018年印於HFA德國蝕刻紙張。 96cmX96cm 曬傷的背部;一個擁抱的延伸。 | 等待, 2018年乾枯的玫瑰 尺寸不定 |
視線以外, 2018年訂緍戒指 尺寸不定 |
《移動的微妙》
Sep 21, 2019 - Oct 27, 2019
@1a空間
1a空間榮譽呈獻當代藝術展《移動的微妙》,將展出新加坡藝術家莊志偉的一系列作品,作品透過酷兒的角度探討「微妙/敏銳」在他的藝術實踐中扮演的角色。是次展覽為1a空間主辦的《新銳當代藝術人才培育計劃》第一部分:公開招募藝術家/策展人(泛亞/“一帶一路”地區)的獲選計劃。
《移動的微妙》是一個有關確立「存在」的展覽。它透過安靜且微妙的方法進行確立的過程;亦透過加密的與表達性的方法尋求再肯定。本展覽是藝術家對過去作品的一個內省的闡釋,橫跨不同的創作形式、物料和議題性的探討,都是藝術家寧靜而潛流般的身份的體現。本展覽亦包括為1a空間場域而設的新作品。
《移動的微妙》
開幕:2019年9月20日下午6時30分
展覽:2019年9月21日 - 10月27日
展覽開放時間:逢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正 (逢星期一休館)
公眾參與式藝術活動:
-
藝術家導賞團
日期:9月21日
時間:下午3時至4時
2. 藝術家分享會
以「微妙」和「細微差別」為題的一個藝術家分享會。分享會將會涵蓋藝術家的作品, 以及與講題相關的其它藝術家和思想家的想法,並以正規與政治的角度進行探討。
日期:10月26日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關於新銳當代藝術人才培育計劃
1a 空間致力提供發揮平台和資源,予新晉的策展人和藝術家實踐概念性和實驗性的藝術計劃。新銳當代藝術人才培育計劃將提供策展指導、培訓和建議,鼓勵本地及國際人才實現他們的藝術計劃。為加強區域和國際性的交流和對話,計劃將分為兩部分,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採用創新策展方向和實驗形式的計劃將獲優先考慮。
為同時鼓勵策展研究與展覽策劃的發展,計劃為具潛力的策展人/團隊或藝術家/團體提供發揮平台和資源,以實踐創新和實驗性的計劃,填補大型公共機構與商業機構間的空隙。策展駐留計劃的目的是透過國際協作以推動香港的藝術發展,及加強香港的國際策展研究。2019年秋季的首輪公開招募計劃邀請一名來自泛亞地區或“一帶一路”地區的藝術人才/單位。
藝術家簡介
莊志偉(Daniel Chong, 1995年生於新加坡)致力於研究唯物主義與情感,並擅利用和加劇不同物料固有的特質進行創作。為此他創作既保持靜態但又不至於無聲的作品。於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藝術學士畢業並參與過多場展覽。
他的個展包括在2018年於新加坡獨立藝術場地Supernormal舉行名為 ‘To touch on tension’ 的個展;於2016年在西班牙非營利組織LINEA de Costa駐留期間展示的個展 ‘juvenescence; now’ 。群展包括在Vane展出的 ‘You’re Reading Into’ (2017)、在新加坡ISLANDS展出的 ‘4D: Not Another Dimension’ 及在新加坡Chan+Hori Contemporary舉辦的 ‘Untapped’展覧’ (2018)。
作為一名策展人,他的自由工作者計劃包括2019年在新加坡吉爾曼軍營藝術區策劃的Melting! Melting! (2019)展覧和2016年於中峇魯防空壕(Tiong Bahru Air Raid Shelter)展出的RAID展覧。他現為新加坡Oh! Open house的助理策展人。
風景元件 | 列詠虹10分題目 - 02, 2018 人體重量計, 塑膠, 鐵 24 x 26.5 x 70 厘米 請說明之。 |
---|---|
列詠虹現在是甚麼時候?, 2019 打卡鐘 25 x 18 x 12 厘米 你知道現在是甚麼時候嗎? | 列詠虹你痴定我痴, 2019 魔術貼 黐住又甩不掉,又要黐住,又甩不掉, 直到沒有任何黐力... |
列詠虹8 km, 2018 金屬, 現成物 以身體作為基本能量去推動機械裝置 ; 大費周章地做一件雞毛蒜皮的事。 | 黃嘉怡The Gray Objects No.1, 2019 混合媒介,水混,相 100 x 300 x 25 厘米 正聚焦、凝望、引起 |
黃嘉怡The Gray Objects No.2, 2019 水泥,相 1000 x 10 x 1 厘米 搖晃不定,此起彼落 | 黃嘉怡The Gray Objects No.3, 2019 水泥,混合媒介,相 300 x 200 x 15 厘米 顛倒 |
黃嘉怡The Gray Objects No.4, 2019 水泥,雞蛋托 尺寸不定 流動 | 黃嘉怡ong Ka Yi, EdithThe Gray Objects No.5, 2019 關於我們在水樽內的經驗 |
黃嘉怡The Gray Objects No.6, 2019 水泥 45 x 45 x 45 厘米 靜止 | 鄭凱殷Starting Point, 2019 石頭、線、針 尺寸不定 從有限之間, 一步一步把界線抹去。 |
鄭凱殷Something Pushing Me Behind, 2019 牛油紙、線、針 尺寸不定 一場觸目驚心的默劇 | 鄭凱殷The Mystery Cave, 2019 牛油紙、銀色紙、金色、線、針、陶瓷 尺寸不定 在未知的空間中,藏著石頭,隨時把人絆倒。 |
鄭凱殷A Transformation of Light, 2019 膠膜、金色紙、石頭、線、針 尺寸不定 光線的轉化過程 | 鄭凱殷The Unknown State, 2019 混合媒介 尺寸不定 是從那裏 , 從那裏去? 最後會在這裏停留多久? |
風景元件
《風景元件》
Nov 09, 2019 - Nov 28, 2019
@1a空間
1a空間榮譽呈獻畫展《風景元件》,展覽為1空間贊助香港藝術學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之學士課程之應屆畢業生獲選畢業作品聯展。展覽將會展出三位畢業生的新作及以1a空間藝廊創作的場域特定作品。
鄭凱殷、列詠虹、黃嘉怡三人作品各自帶有物料與物理轉換的共同性。創造出一種開放式處境及狀況。從個人情感伸延至環境對話。展覽往往只是一個短暫的時空(風光),當作品置於不同的空間與時間下會帶來一種怎樣的風景?透過混合與連結讓展覽(作品)組成共同的敘事體。
特別鳴謝:香港藝術學院與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風景元件》
開幕酒會: 2019 年 11 月 8 日晚上 6 時
藝術家導賞團:2019 年 11 月 10 日(星期日)下午 3時
展期: 2019 年 11 月 9 日- 2019 年 11 月 28 日
展覽開放時間: 逢星期二至日上午 11 時至晚上 7 時正 (逢星期一休館)
地點: 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 63 號牛棚藝術村 14 號「1a 空間」
查詢: 25290087/ info@oneaspace.org.hk
策展人簡歷
陳翹康
畢業於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 作品曾展出於芝加哥,義大利,臺灣,澳洲, 日本,中國及澳門。他的陶瓷作品包含雕塑、裝置、環境和聲音等元素。2012年, 作品 ‘靜聽’入選香港當代藝術獎。2014年,參與日本丹後聆聽營藝術家駐留。近年獲港鐵・天頌雕塑藝術大賞銅獎及二十一屆ifva 媒體藝術組金獎。現為香港藝術學院兼任講師。
參展藝術家(排名不分先後):
黃嘉怡
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藝術學士課程, 主修雕塑。認為藝術有趣在於它會把你日常生活中所體驗到的事物拆件,然後重新呈現,給予觀眾重新思 考閱讀的不同模式及可能性。
呀列 (列咏虹)
主要創作混合媒介雕塑及裝置作品。汲取個人生活經驗、身體限制、社會及時事等為創作背景與元素,呀列的作品反應她 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回應個人對於不公平與不滿的對抗。
鄭凱殷
於二零一九年獲得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主修雕塑。作品關於物料、重量與物理性的體現。 以紙為主體, 它是具記憶但一去不返。透過平衡的結構中,以物料展現一個有限的時 間。因此,作品常處於一種平衡與不平衡;沉穩與流動之間的狀態,從力量推移中表現物料間的張 力,呈現一種對比性的區別。雖靜止卻流動於無形。 透過層遞方式以平面去呈現深度空間,當中連結起時間,講述一個關於感受的過程。
演活古今-香港國際當代藝術節
演活古今 - 香港國際當代藝術節 | 壁畫創作工作坊藝術家:胡智騰 |
---|---|
藍曬工作坊藝術家:黎嘉玲 | 藍曬工作坊藝術家:黎嘉玲 |
版畫製作工作坊藝術家:霍情Jane Fok | 版畫製作工作坊藝術家:霍情Jane Fok |
尚武的感應-武術工作坊藝術家:Yunuen Rhi | 蔡李佛拳藝術體驗藝術家:胡智騰 |
演活古今 - 香港國際當代藝術節
Dec 07, 2019 - Dec 29, 2019
@1a空間
《演活古今-香港國際當代藝術節》呈獻一連串適合青年及公眾人士參與的工作坊。其中包括由美國、墨西哥及香港的藝術家擔任導師的藝術體驗工作坊、藝術家示範表演及由參加者與藝術家共同協作呈現的成果展覽,讓本地青年及公眾人士能於城市的多個藝術場地進行不同媒介的藝術體驗。
本計劃為本地年青人建立一個與國際藝術家溝通交流的平台,透過實踐經驗深化他們的藝術素養,開拓其國際視野;策略性地加强跨國藝術聯繫,加強本港不同社區之間年輕人的連結,並共同進行多元化的實踐。
==========
回顧期間舉行過的工作坊,請按此鏈結:演活古今-香港國際當代藝術節
==========
開幕禮將展出工作坊成果及演出,並開放給所有公眾人士參與。
《演活古今–香港國際當代藝術節》開幕
活動日期:2019年12月15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6時至8時
地點:1a空間及錄映太奇(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3及14號)
《演活古今–香港國際當代藝術節》展覽
日期:2019年12月15日至12月29日(星期一及公衆假期休館)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地點:1a空間(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
主辦 : 1a空間
鳴謝 : 民政事務總署
支持機構:
·Collective Action Studio
·CreativeKowloon
·基督教崇真中學
·Senselessart studio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