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

Poster_04.jpg
情感幾何

情感幾何 Geometry of the Sentiments

 

所有新事物在它變得更新的一刻就開始腐壞 

1a 空間呈獻全新展覽「情感幾何」利用 1a 空間的展場作為展品,探索空間成為藝術的可能性。展覽將會分三個階段進行,歷時六個月,從 2024 年 1 月到 6 月進行。每一個階段的展覽都展現了 1a 空間變新的過程,屆時我們亦會舉行各種公眾開放活動。 

策展人|張海活 

參與藝術家|張海活、陳家智、史穎怡、王鎮海、陳松力、胡俊偉、葉文恩、易榮進

地點|土瓜灣馬頭角道 63 號牛棚藝術村 14 號 1a 空間

策展人語

燈關上/

無人的展場/

空蕩/漆黑/

它什麽也沒有/

它只有自己

 

沒有展品的展場就坦蕩地待在

這裏等待著下一次的更新/

每個展覧就是展場的更新並

成為新的自己

 

然後/你讀到一則宣傳單張/

你讀到一個展覽題目/

你記下日期時間/

你打算去看這個展覽/

然後/你在記下的日子/

你走到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地方/

你走進展場/

你看到一個關於展場的展覽/

你在它之內看到它在展示它自己/

然後/你問/

作品在哪裏/

這不過是/

空蕩而破落的/

展場

 

後來/

我在記下的日子/

我走到或是熟悉或是

陌生的地方/

我走進展場/

我看到一個關於展場的展覽/

我在它之內看到它在

展示它自己/

我聽到這展場說話的聲音/

我讀到這展場思想的絮語/

我看到這展場記憶的畫面

 

後來/

如他所願/

他觸碰到它更生的時刻/

他觸碰到它蛻變的靈魂和肉身/

他在它之內量度它的情感/

並提供/

即便是模棱兩可的/

無可辨認的/

幾何

展覽圖錄

策展人及藝術家簡介

張海活 – 策展人及藝術家

 

01_Hoiwood.jpg

 

香港出生,唸建築。畢業後加入 EDGE Design Institute,主理「箱宅」(長城腳下的公社,北京,2002)等項目。2003 至 05 年,為德國史圖加特 Akademie Schloss Solitude 駐機構藝術家。及後加入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設計。策展 / 策劃的項目包括,「築動社羣」、香港建築師學會洛杉磯建建築展覽「島與半島」、JCCAC 藝術節主題展覽「居住的幅度:房子是」、香港室內設計周等。現時,負責香港賽馬會資助的環境營造、藝術科技等項目。

陳家智藝術家

 

02_Kachi.jpg

 

陳家智是一位跨領域藝術家和研究員,陳氏喜歡在現實和虛擬世界的交叉點上進行探索,並熱衷於透過演算化設計、數碼實境和機械裝置去擴充流動影像的概念。他的研究是希望透過社會文化數據,以藝術方式重新詮釋社會議題。2019 年,陳氏獲得香港卓越獎學金,前往皇家藝術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巴特利特建築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陳氏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榮譽獎 、UCL巴特萊特獎、台灣金點設計獎、OPPO Renovators創新獎、及英格蘭藝術理事會項目資助。陳氏的作品曾於多個國際活動展出,包括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ISEA International、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及倫敦設計節。 

陳氏目前在香港浸會大學擔任研究助理教授,教授媒體藝術的歷史和理論。 

史穎怡藝術家

 

03_Haynie.jpg

建築師/藝術人,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碩士畢業。現活躍於藝術創作、策展及研究工作。史氏為2023年香港藝術發展局新苗發展資助計劃得主,獲獎裝置及雕塑作品曾於本地及國際藝展展出,公共藝術作品《鳴帆》及《信.念》現見於尖沙嘴科學館廣場及中環中央郵政總局。史氏創作以空間心理學與感知研究出發,探索空間、身體、心靈和精神間之相互交織關係。 

  

史氏亦積極參與建築與藝術策展工作,現為1a空間策展團隊成員,曾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三角四方 (1984-2044) 」(2014) 策展團隊成員,並參與深港建築雙年展「城市動員」(2009) 及「香港城市邊緣|理想之都」(2013)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衣食住行」 (2010) 及「垂直肌理 – 密度的地景」(2018) 建築/藝術展出。 

王鎮海 – 藝術家

 

04_Hoi9.jpg

 

畢業於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批判性跨媒體實驗室。作品主要涉及聲音和電子零件。視坦白為創作原則,以悲憤作為創作源動力。總是希望透過創作思考如何展現科技媒界獨有的無用之用及其敘事方式。2018年獲第二十三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媒體藝術」組金獎。 

  

現為句點藝術群體成員之一,打理藝術空間「據點。句點」的大小事務。副業為處理一切與聲音相關的工作。期望跟其他人類相輔相成,互相學習。 

陳松力 – 藝術家

 

05_Obie.jpg

 

憑藉著室內和建築設計背景,Obie 對於創造創新的空間和物件充滿熱情。通過探索多種材料、顏色和圖案的無縫融合,他的作品集涵蓋了各種項目,從展覽設計和裝置藝術到小型社區設施。 

胡俊偉 – 藝術家

 

06_Donald.jpg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修讀環境及室內設計。畢業後,至今處理超過50個設計項目。擅長從概念萌芽之始,計劃落地方案,並致力以此為鑑,鼓勵人將自己視為一個終身項目,剋服自己,實際逐步達成自己的願望,以對抗命運。 

葉文恩 – 藝術家

 

07_Lincoln.jpg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修讀環境及室內設計。曾參與內地大型商業項目及本地公共藝術傢俬項目等。熱愛探索人與空間及社會生活文化之間連繫。

易榮進 – 藝術家

 

08_Yik Wing Chun.jpg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修讀環境及室內設計。專注於細緻地規劃有限的空間,探尋環境所能提供的潛在變奏。偏好使用受限的色彩點綴,以創造出溫馨且平靜的氛圍。 

訪問影片

策展人訪問 — 張海活

藝術家訪問 陳家智, 史穎怡, 王鎮海

藝術家訪問 張海活, 陳松力
藝術家訪問 張海活, 胡俊偉, 葉文恩

第一

|○|— 事物在趨向更新時的迴圈運動(對延綿的一再中斷)並可能碰上突如其來的意外(無所承諾的第一次或視之為奇觀) 

日期|2024 年 1 月 27 日 至 28 日 (奇觀一)、 2024 年 2 月 3 日 至 4 日 (奇觀二) 

時間|11:00 - 19:00

開幕典禮|2024 年 1 月 27 日 及 2 月 3 日 15:00 

策展人導賞|15:00

奇觀一

展覽制作

展覽回顧

奇觀二

展覽制作

展覽回顧

第二階段

|△|— 一種假意的相像又卻永遠不能再是(虛擬而永恆的不曾存在或曾經存在之物) 

日期|2024 年 3 月 9 日 至  4 月 14 日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11:00 – 19:00 

開幕典禮|2024 年 3 月 9 日, 15:00 – 19:00 

藝術家分享|2024 年 3 月 9 日, 15:30 – 17:00 

策展人導賞|2024 年 3 月 10 、16 、 17 日, 14:00 

 

 

藝術家分享

「情感」與「幾何」—— 展場作為對象,以 1a 為例 

  

「情感幾何」進入第二階段,此階段之副題為「一種假意的相像又卻永遠不能再是(虛擬而永恆的不曾存在或曾經存在之物)」,藝術家們將在 1a 空間展出四組藝術作品,分別以聲音、影像、文字和空間為媒介及出發點。藝術家們將以作品假意什麼、又相像什麼?他們又如何看待 1a 的「情感」?一個地方、場所、展場的「情感」到底是什麼?藝術家們將如何刻劃和勾勒 1a 的種種「情感」?且看各藝術家如何訴說他們各自的「幾何學」。 

  

此外,策展人亦會回顧第一階段的兩個「奇觀」與此階段的連系,並預告三月中在 Art Basel 展出的延伸裝置,及在六月的第三階段展覽。 

< 情感幾何 — 第二階段藝術家分享 >  

日期|2024 年 3 月 9 日 

時間|15:30 – 17:00  

主持人|張海活

嘉賓回應者|馮美華 

參與藝術家|陳家智、史穎怡、王鎮海

語言|廣東話 

地點|1a 空間 牛棚藝術村 14 號

 

展覽回顧

第三階段

|□|— 對設想中的理想狀態的無盡延遲(總是無法到達)並化之為理念使之成為永恆 

日期|2024 年 6 月 1 日 至 30 日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11:00 - 19:00

開幕典禮|2024 年 6 月 1 日, 15:00 – 19:00 

開幕展演|2024 年 6 月 1 日, 15:30 – 16:00 

論壇|2024 年 6 月 2 日, 14:30 – 16:00

策展人導賞|2024 年 6 月 2、9、*22 日——16:00 – 16:45;*2024 年 6 月 30 日 —— 14:00 – 14:45
變形 (‘Packed’ 變成 'Chaotic’)|2024 年 6 月 1 日 16:00 – 16:30
變形 ( 'Chaotic’ 變成 'Parallel’)|2024 年 6 月 9 日 16:45 – 17:00
變形 ( 'Parallel’ 變成 'Gallery’)|2024 年 6 月 22 日 16:45 – 17:00
變形 ( 'Gallery’ 變成 'Packed’ )|2024 年 6 月 30 日 14:45 - 15:00

 

 

論壇

*邊度有空間,邊度有藝術* 

1a空間成立於1998年,四份一個世紀以來,曾出現及仍運作的本地藝術空間數目繁多。不同年代的藝術人才想法不一,面對的社會和文化情境迥異,各藝術空間的出現原因及留下腳印各具形相。本論壇藉此機遇,希望與其他藝術空間的創辦人及策劃者, 討論營運藝術空間的經驗,並一起想像未來的光景。 

< 情感幾何 — 第三階段論壇 >  

日期|2024 年 6 月 2 日
時間|14:30 – 16:00

地點|1a 空間 牛棚藝術村 14 號

語言|廣東話
主持人|阿三(藝術家、1a空間策展小組成員)
嘉賓|周麗珊(WMA展覽及活動主管),袁尚清及鄧敏琪(Mooroom創辦人),何穎琦及Isabella Isabella(Hidden Space 創辦人),張景威(1a空間董事會及策展小組成員)

 

嘉賓簡介(排名不分先後)

 

WMA

WMA 為一個致力以影像藝術探索香港的非牟利平台。

 

Mooroom

Mooroom 由四位香港藝術學院畢業生於2022年12月創辦。整個空間由Studio、Workshop和Gallery三部分組成,讓不同媒介的藝術家以藝術創作、交流、策畫展覽和舉辦藝術相關工作坊,從中汲取不同範疇的經驗。

我們希望Mooroom這個空間能成為大家和藝術之間的連結。

 

Hidden Space

Hidden Space始於2017年,由三名藝術家 — 何穎琦,Kay Mei Ling Beadman和Isabella Isabella — 成立,是一個位於新界工廠區的獨立藝術空間。HS提供一個非商業和非學院的環境與機會,讓藝術家和策展人創作具實驗性的裝置藝術或行為藝術。最重要是和每個展覽單位展開認真而深入的對話,期望協助每個項目得以發展得更完善。

 

 

開幕展演

「量子說」


物理學家謂,物質世界是投影假象,時間是一種虛幻。藝術家在現場重現裝置作品的製作過程,透過探索展覽早前第二階段結集詩句的物理與力學表現,以自身穿越物質承載的情感意象。

< 情感幾何 — 第三階段開幕展演 >  

日期|2024 年 6 月 1 日
時間|15:30 – 16:00

地點|1a 空間 牛棚藝術村 14 號
藝術家|史穎怡

 

 

變形

「情感幾何」的參展藝術家張海活,胡俊偉,葉文恩,易榮進的作品「無法達到理想狀態」將會在展覽期間進行變形。

 

2024 年 6 月 1 日 16:00 – 16:30 

由 ‘Packed’ 變成 'Chaotic’ 
 

2024 年 6 月 9 日 16:45 – 17:00(策展人導賞團後) 
由 'Chaotic’ 變成 'Parallel’ 
 

2024 年 6 月 22 日 16:45 – 17:00(策展人導賞團後) 
由 'Parallel’ 變成 'Gallery’ 
 

2024 年 6 月 30 日  14:45 - 15:00(策展人導賞團後) 
由 'Gallery’ 變成  'Packed’ 

 

 

展覽回顧

 

 

虛擬展覽

TG_e-invitation.jpg

陳健聲個展 

日期|2024 年 7 月 25 日 至 2024 年 8 月 24 日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11:00 - 19:00

地點|1a 空間 牛棚藝術村 14 號
開幕|2024年7月27日 15:00 - 19:00


作為生活在高度城市化的我們該如何理解鄉郊景觀記憶 (rural landscape memory)?近年有一個流行的迷因“touch grass”,意指當一個人在網上花費了太多時間,他們需要出外走走,「觸摸一些草地」來與現實世界重新聯繫。

在2022年新冠疫情中後期的夏天,藝術家獲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化交流計劃全額資助前往西班牙布蘭卡(Blanca)參與為期三個月的駐村藝術家計劃。這一個人口一直保持在6000 - 6500人的小鎭有着其獨特的吸引力。 社會生態學教授Marchar, I.(2014)曾強調,當地地名是景觀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地非物質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布蘭卡城堡和附近山脈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人們在13世紀以該處山脈的顏色Negra(黑色)作為該城市的名字,而又有趣地在1383年改名為Blanca(白色)。

其名字源自於非凡的風景,藝術家在駐留期間創作了一系列以該地為主題的作品,背景涉及藝術家確實存在(presence)於布蘭卡的行為,用以反思在後新冠時代常用的虛擬藝術創作/呈現體驗;以及藝術家的存在如何配合當地藝術駐留組織Aktuelle Achitektur Der Kultur(AADK)的駐留主題:身體(Body)、空間(Spatiality)和領域(Territory)。是次展出作品包括三個面向:藝術家與風景/自然,藝術家與社區/文化/人,以及藝術家的自我發現/反思。這些面向不僅為了實現駐留計劃的目標,亦希望能夠拓展視野:作品如何對生活在不同脈絡中的觀眾(例如生活在香港的觀眾)產生意義亦成為本次展覽一個有趣的切入點。

作為一個傳統的西班牙小鎮,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相對簡單:沒有任何連鎖店、購物中心,也沒有電影院,而每年八月仍然會舉行傳統的 Encierros de Blanca(奔牛節)。這些以布蘭卡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為我們當前環境打開了一個有趣的探索空間:透過比較、觀察、交流,香港的觀眾在闡述風景記憶的概念時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我們的社會和文化中,我們對「身體、空間和領域」的理解又是什麼?經過三年的新冠時代,我們是如何重構「重新連結現實世界」的意義,而我們真正關心的「現實世界」又是什麼?

《Touch Grass》是一本另類的「旅遊書籍」,希望展覽能引發觀眾對我們所生活(和希望)的社會產生不同的思考、想像、感受和關注,並探索不同的相關想法。

​藝術家簡介
陳健聲 Chan Kin-Sing, Kingson 生於香港。陳氏使用不同媒介如繪畫、攝影、錄像、表演藝術及物件等。他的創作非常特別,涉及自傳,紀錄和人類學的混合體;他的創作觸及文化意義、差異和信仰系統之間的關係。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聖馬丁藝術及設計學院藝術碩士,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譽藝術學士及香港浸會大學市場學系榮譽商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獲英國文化協會獎學金負笈英國倫敦聖馬丁藝術及設計學院修讀藝術。回港後參與文化活動工作《Detour》及於艾未未工作室從事藝術項目管理工作。陳氏於2017年在香港設立工作室進行藝術創作。於2019年獲德國藝術與創新學院頒發「社會藝術獎 - 榮譽獎」;於2020年獲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藝術的喜悅 ─ 周綠雲回應展 - 卓越藝術獎」;作品並入圍2020年由香港司法中心舉辦的香港人權藝術獎。陳氏於2022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化交流計劃全額資助赴西班牙參與藝術家駐留計劃。

作品曾於香港、英國、羅馬尼亞、希臘、西班牙及澳洲展出,並為私人收藏。陳氏曾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任藝術導師。

網頁:
www.chankinsing.com

虛擬展覽

onmywayhome_online.jpeg

On My Way Home

岑宗達

多聲道聲音影像裝置 

 

靈感來自城市規劃師Kevin Lynch的「可意象性 Imageability」概念,結合紀實訪問、實地錄音、城市影像及舞蹈錄像,呈現了Lynch所定義的城市意象的其中三種:節點、路徑、邊界,邀請觀眾觀察並想像受訪者在狹窄居所生活的身體軌跡,通過並置共時的舞者身體及城市景觀影像,開拓一種於我城導航的另類方式。 

 

作品發展自岑宗達於柏林藝術大學修讀聲音藝術碩士學位之畢業作。 

 
 

日期|2024年10月10日至22日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11:00-19:00 

地點|1a空間(牛棚藝術村14號單位) 

開幕|2024年10月10日(四)18:30 

bottom of page